金价持续走高,市监总局:读懂检测报告,防范首饰消费陷阱
近期,金价检测黄金价格持续走高,持续珠宝贵金属首饰的走高总局AG超玩会入口消费热度也随之增长。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市监首饰市场监管总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购珠宝贵金属首饰时,读懂应防范消费陷阱,报告保障个人权益。防范
首先,消费陷阱珠宝贵金属首饰的金价检测价格与其类别和等级密切相关,消费者在选购高价格的持续珠宝贵金属首饰时,要了解必要的走高总局AG超玩会入口质量标准常识。例如,市监首饰珠宝玉石类产品的读懂主要国家标准包括《珠宝玉石 名称》(GB/T 16552)和《珠宝玉石 鉴定》(GB/T 16553)等,其中列举了常见珠宝玉石的报告检测和命名方法。其次,防范要了解珠宝贵金属类产品的标识管理要求。例如,贵金属类产品必须有明确的印记(指打印或刻印在贵金属饰品上的永久性标识)、标签等。如果商家宣传首饰为贵金属类产品却没有相应标识,消费者需谨慎选购。
此外,消费者应当查看出具报告的检测机构是否具备相应资质。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应当取得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证书。消费者要确认检测报告内容是否齐全。检测报告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检测机构名称和地址、检测机构公章或检测专用章、检测报告的唯一性标识、所用检验检测方法、检测时间等基本信息。消费者还要核对报告关键信息。例如珠宝玉石类产品报告的照片与实物是否一致,产品的定名是否规范,如果出现表述含糊的“玉”“宝石”等名称需要警惕,还要注意证书的备注栏是否注明“处理”“染色”“充填”等关键信息。贵金属类产品应检查是否依据国家标准对纯度命名,以重量结算的贵金属类产品是否有准确的重量数据等。
消费者应当注意识别仿冒检测报告和“营销话术”,如果发现印刷粗糙模糊、内容严重缺失、在正规检测机构网站查询不到的报告,就有可能是仿冒权威机构的假报告或“套牌证书”;贵金属类产品有按实际克重计价、“一口价”等不同销售方式,消费者在选购时要明确计价方式。同时避免商家混淆概念,或者夸大质量等级、以次充好、以假充真。
来源:市说新语
- ·整治网上体育“饭圈”问题!有关部门处置账号7.6万个
- ·发现155项隐患问题!省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消防工作现场考核巡查组第八组来梅开展考核巡查
- ·2023年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公示,我市3个专科入选
- ·载歌载舞迎新年!梅州市艺术学校举行文艺汇演
- ·清明假期,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车流、客流高峰将在→
- ·南国牡丹绽魅力!广东汉剧“周五有戏·文化惠民”十周年专题晚会举行
- ·新视界丨运动的魅力,在镜头里绽放!
- ·956115,梅州客商银行新客服热线正式上线
- ·广中江高速滨江大桥着火?官方通报:桥墩检修通道施工过程引发
- ·预计1月16日前完工!梅州西环启动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工程
- ·梅州这23个村(社区)入选!2023年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名单公布
- ·情系桑梓,冬日送暖!李有权捐赠近百万元款物慰问家乡困难家庭
- ·全球首个漂浮式动力定位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建成
- ·优秀!兴宁鸽品牌成功评选为广东商标品牌建设优秀案例
- ·魅力梅州丨妙!非遗的打开方式要用“潮”的
- ·梅州客家筝艺术团获评“广东汉乐传承发展先进单位”